一、答辩时间:2022年5月19日13:30开始
二、答辩形式:现场答辩(主席线上,其余人员线下)
三、答辩地点:29-218
四、答辩委员会组成:
序号 | 姓名 | 职称 | 工作单位 | 备注 |
1 | 何飞 | 研究员 | 上海光机所 | 主席 |
2 | 李勇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3 | 任志君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4 | 刘士阳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5 | 金伟民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6 | 钱义先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7 | 蒋敏兰 | 教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成员 |
8 | 施逸乐 | 讲师 | 浙江师范大学 | 秘书 |
五、答辩联络人:施逸乐
六、参加答辩研究生:
序号 | 姓名 | 导师 | 学位论文题目 |
1 | 陈昊然 | 蒋敏兰 | 基于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研究 |
2 | 刘子陌 | 任志君 | 基于光场图像编码的高分辨全息三维显示 |
3 | 应晓霖 | 李勇 | 基于光源步进的高速三维测量系统研制 |
4 | 赵领中 | 刘士阳 | 基于近零折射率亚波长磁性薄膜的透射古斯-汉欣位移研究 |
5 | 温广锋 | 刘士阳 | 基于近零介电材料增强磁性体系的非互易透射古斯-汉欣位移 |
6 | 孙雪茹 | 金伟民 | 基于压缩感知和生物特征的计算全息图像加密技术 |
7 | 滕厚安 | 钱义先 | 衍射突变的燕尾光束理论及其光场调控研究 |
8 | 姚建云 | 李勇 | 层析法计算机制全息图快速算法研究 |
9 | 宋仁杰 | 李勇 | 数字全息在声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|
10 | 杨婧羽 | 任志君 | 无衍射洛默尔光束的产生和传输研究 |
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
2022年5月12日
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:
(一)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,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会议;
(二)指导教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答辩人、学位论文题目、科学研究、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情况,并宣读本人对论文的评语;
(三)学位申请人针对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做的修改进行说明,并对论文的内容、方案、成果、创新之处等进行报告,陈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;
(四)答辩委员提问,学位申请人作答,时间不少于15分钟;
(五)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,并给出“通过答辩”或“不通过答辩”的意见;
(六)所有申请人完成答辩后休会。答辩秘书汇总答辩评分表的表决结果,全体委员2/3(含)以上同意视为通过答辩,否则为不通过。答辩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,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和委员签字;
(七)推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,推选比例不超过学位申请人数的10%,比例不足1篇按1篇计;
(八)答辩委员会应对存在风险论文的进行重点审议,形成审议具体意见。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:(1)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;(2)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;(3)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;(4)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(或研究方向)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;
(九)复会,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;
(十)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会结束;
(十一)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。

